認識台灣    了解台灣 
    
  
this site's world No. 1 in  2020~23,  2017~19,  20162015, 2014, 2013 2010~12       Top  since 1998            
   


fights for rights

 

  home  評台灣  台灣  OP  民族性  旅遊  餐廳  醫療  夜市  buffet  民主自由  外交  愛情  軍隊(武統 台灣)  蔡英文  CovID-19  大學  檢察官  警察  貪污  女權  言論自由  外勞  逃逸移工  死刑   軟實力   隱私  按摩    國際詐欺  超市  賣場  轉型正義  網軍  居住  飛安  交通  幸福  人權  世界人權  司法  司法迫害  迫害  毒品  形象   FB  食安  文化  消遣副刊   評日本漫畫  評美國設計  評美國漫畫  文創漫畫  評上海世博   評北京奧運   二戰漫畫   評論政治漫畫   

 
Is 'cannibalism' legal in a 'cannibal'-led country ?

 

☉○

        Taiwan

News:   New York Post, 2023-3-18:習近平 可能會選擇俄烏戰還在進行時儘早對台行動; 北京對美國對“超限戰”毫無準備的評估感到鼓舞 澳洲ABC, 2023-3-19: 澳洲國防部長否認向美國承諾將協助台灣之戰以交換 核潛艇 Brookings, 2023-3-16: 烏克蘭戰爭使中国對台壓力顯得特別嚴厲和不祥...如台灣選舉的結果不如預期與一些動盪同時發生,可能會促使習近平在 2024 年嘗試再次升級軍事壓力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2023-3-17: 49.5%的受訪者不滿意蔡總統的兩岸政策, 78.2% 認為中對台灣政府不友好,但只有 61.9% 認為北京對台灣人民不友好 (Taipei Times, 2022-10-28) The Nation, 2023-3-17:国領導人似乎已得出結論,台灣人最終會自願統一。中 国似乎準備投入大量資源來說服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將從統一中獲得更大的好處,這是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成功的戰略。美國共和黨人卻利用入侵的預測在國會引起恐慌,並為未來與中国開戰尋求額外資金。我們是在無中生有製造台灣危機嗎? 英國Reuters, 日本Asahi, 2023-3-15: 台灣戰時通 信脆弱,即使在和平時期也無法快速修復關鍵的海底網 路電纜,且缺乏合適的衛星備份...如果平民無法獲得訊息,恐慌就會蔓延 The Hill, 2023-3-13: 美國必須讓台灣人民確信,美國不僅會為保衛他們而戰,而且會阻止中国孤​​立他們 New York Times, 2023-3-12: 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宣傳"中華聯邦"經濟共同體,就像歐盟一樣,在政治上保持獨立   full text: 新聞連結

 

宏都拉斯(Honduras)放棄台灣 引發更大的地緣政治擔憂

AP, Washington Post, The Hill, 2023-3-15 thehill.com/homenews/ap/ap-international/honduras-ditching-taiwan-raises-larger-geopolitical-concerns/   拜登政府試圖說服該地區的國家與台灣保持一致,但毫無結果。學者: 美國政府正在“失去對”拉丁美洲的控制,美國“肯定在各個方面都在失去影響力,尤其是經濟方面,但在外交、政治和文化方面也是如此。”
L.A. Times, 2023-3-15 中国花費數十億美元 宏都拉斯尋求與中建交,台灣僅得到 13 個國家的承認
Bloomberg, 2023-3-15 蔡英文表示,鑑於台灣的民主,台灣理應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更大的支持。

 

Bloomberg, 2023-1-21:  CSIS兵棋推演中導彈迅速摧毀了台灣的艦艇和飛機。台灣 豪豬戰略應強調陸基防空和反艦戰力   法國AFP, 2023-1-21: Blinken認為美中緊張局勢有所緩解,但台灣存在風險 USA Today, 2023-1-20: 美聯社專訪蕭美琴: 烏克蘭的教訓包括:儘量讓台灣後備役軍人和平民準備好  像烏克蘭人那樣做整個社會的戰鬥  CNN, 2023-1-20: 退役的義務 男說: 大部分時間都在幫洗砲車, 如果今天當砲兵打仗,我只能當炮灰了  ◆ 日本Nikkei, 2023-1-19: 美國國民兵擴大訓練台軍 Wall Street Journal, 2023-1-19: CSIS兵棋推演揭示美國仍然沒有表現出威懾戰略的緊迫感。The Heritage Foundation's 'Index of U.S. Military Strength' 警告美國海軍和空軍實力下降。台灣正在增加國防開支,但其徵兵和備戰情況卻不盡如人意 英國Economist, 2023-1-19: 新冷戰並沒有迫使台積電脫離台灣,它正在玩一場微妙的外交遊戲,將其商業利益放在首位 英國The WEEK, 2023-1-19:  中国的人口老化CovID和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等——可能會促使習近平主席對台採取行動 EurAsian Times, 2023-1-18:中共第五代隱形戰鬥機 J-20 的飛行員聲稱飛越台灣未被發現 New York Post, FoxNews, 2023-1-14: 美國需要加快運輸軍火給台灣,特別是配備遠程反艦導彈的遠程轟炸機  CNN, 2023-1-9: 中共可能會對台灣採取外交孤立、灰色地帶壓力或經濟脅迫的策略,入侵的可能性極小,以免立即破壞經濟賴以生存的進出口   Washington Post, 2023-1-9: 台灣需要做好承受長期圍困的準備,大多數領導已經意識到危險,不幸的是,很多台灣民眾似乎仍然沒有意識到處境有多危險  Fox News, 2023-1-9: 美台軍事接觸仍然出奇地有限和脆弱。女性強制徵兵的討論可能是很好的下一步 TIME, 2023-1-7: 共軍無疑佔據優勢,但戰爭代價高昂可能鼓勵北京尋求非軍事之脅迫解決 日本Asia Nikkei, 2023-1-6: 台灣徵兵來的過遲,後備役號稱200 萬只是紙上談兵,台灣很可能會孤軍奮戰數週甚至數月,以待美軍 The American SPECTATOR, 2023-1-5: 即將到來的台灣危機現在普遍被視為已成定局,2027 年可能確實是關鍵的一年,更有可能的是2030 年代初   full text: 新聞連結

 

World's Best Hospitals 2023
by Newsweek
「全球最佳醫院」
亞洲比較

newsweek.com/rankings/worlds-best-hospitals-2023

亞太排名

國家

入選前 250 醫院數

1 Japan 日本 18
2 S. Korea 南韓 18
3 Australia 澳洲 7
4 Singapore 新加坡 5
5 Israel 以色列 3
6 India 印度 3
7 Thailand 泰國 1
8 UAE 阿拉伯 1
9 Taiwan 台灣 1
其他主要亞洲國家, 如大陸   不包括在本次調研的28國之內
台灣與泰國. UAE 都入選一間,  但台大醫院排名No.249較後, 故國家排名置後

 

Forbes, 2023-1-2: 經濟學家曾以經濟因素否定了歐洲爆發戰爭的可能,結果錯了,尤其涉及主權時,論及統一,經濟往往讓位於地緣政治民族自豪感中國領導層的高度敏感 The Hill, 2023-1-3:  美國對台“戰略模糊”一天比一天危險 Axios,2023-1-3:美中台緊張局勢不會很快消失   英國 Financial Times, 2023-1-2: 台軍的實力和複雜性仍遠遠落後於解放軍,延長義務兵役仍未解決廣泛的戰略缺陷,台需領土防禦部隊、游擊戰  英國 The Guardian, 2023-1-1: 烏克蘭現在是頭條新聞,但一個全新的衝突世界即將爆發,台灣、朝鮮、伊朗和巴勒斯坦都是潛在的引爆點   The Hill, 2022-12-30: 美國前國防部長表示,台灣對入侵“準備不足” 德國Deutsche Welle, 2022-12-30: CNAS:不僅 10 或 15 年內,而且要在 5 年內,做好威懾中国的準備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12-28: 徵兵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台北的領導人仍需更加緊迫地備戰 英國 Reuters, 2022-12-28:  中国抨擊台灣把青年當“炮灰”的徵兵決 New York Times, 2022-12-26: 回應拜登國防法案,中派出創紀錄(總數以及越過中線之數)的軍機在台灣附近的領空(airspace near Taiwan)盤旋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22-12-23: 至少就目前而言,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主導地位可能有助於免受大陸的侵略   Modern War Institute at West Point, 2022-12-19 :台灣實施“豪豬戰略”進展緩慢也忽視了培養游擊戰力,以叛亂方式對抗具有先進能力的大型占領軍台灣應該向烏克蘭人學習,他們淹沒自己的村莊以阻止敵軍坦克前進向瑞士學習如何摧毀自己的設施堅壁清野 如毛澤東所說這是以弱對強的方式 Foreign Affairs, Jan-Feb 2023: 美國政策圈正在形成一種共識,即台灣和平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歐盟Politico, 2022-12-20: 台灣比烏克蘭更令人恐懼因為烏克蘭是國際公認的國家,而且中國的經濟規模是俄羅斯的 10 倍。台灣想改變北京的成本效益計算並阻止入侵,就必須大膽而迅速地加強防禦。歐洲人可以提供的直接防禦支持是微不足道的 CNN, 2022-12-17:  人口正在減少,因此台灣正在積極考慮是否恢復徵兵 National Interest, 2022-12-11: 武統台灣有兩個主要挑戰:尚未完成的軍事現代化(聯合作戰和後勤)和高傷亡 的可能性 英國The WEEK, 2022-12-4:入侵可能始於對軍事基礎設施的網絡和導彈攻擊,成本較低的選項是海上封鎖,兩週後“沒有電,沒有電話,沒有互聯網。人們開始挨餓” The Atlantic, 2022-12-3: 不像以色列人台灣 人似乎幸福地將即將到來的戰爭拋在腦後美國負擔不起這種奢侈 Asia Times, 2022-12-2: 軍備戰狀況差遠了 Bloomberg, 2022-11-30,  Reuters, 2022-12-1: 美國準備向台灣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援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11-28: 執政黨選舉慘敗可能緩和 兩岸緊張關係, 專家:中國人正在尋找台灣不一定走向獨立 的理由,如果結論出在野黨 仍然有影響力,將是一個很好的結果 The Hill, 2022-11-29: 局勢升級的恐懼使美國一直拒絕售台先進戰鬥機、柴油潛艇和其他可能威脅中国並可能阻止北京挑起衝突的武器系統 Washington Post, 2022-11-29: 入侵不會迫在眉睫 Washington Post, 2022-11-23: 台灣領導人不願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儘管華盛頓不斷敦促,台北也沒有足夠的國家意識進行備戰。台灣主權身份的最終考驗:動員防禦,或者屈服於中共統治 Washington Post, 2022-11-23: 台灣領導人不願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儘管華盛頓不斷敦促,台北也沒有足夠的國家意識進行備戰。台灣主權身份的最終考驗:動員防禦,或者屈服於中共統治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2-11-23: 台灣國防一貫的軟弱無能,底線是台灣應該被別人捍衛,而年輕人可以繼續玩電子遊戲; 按照芬蘭比例,台灣 應有約 200 萬後備軍人備戰 Economist, 2022-11-24: 2023 年哪裡會爆發衝突?密切關注台灣和南中國海——以及喜馬拉雅山 Wall Street Journal , 2022-11-22: 台灣顯現不穩定的現狀既不想向北京屈服,也不想挑起戰爭 Economist , 2022-11-18: 台灣會成為烏克蘭嗎?台灣 現狀不穩 戰爭更可能發生 Fortune , 2022-11-19: 美國限制出售先進芯片給大陸  讓北京更可能入侵台灣。若美國無法獲得台灣半導體, 可能打擊 5% 到 10%GDP 美國 NY Times,  2022-11-14 :拜登不相信中會立即入侵台灣 CNN's meanwhile in China, 2022-11-14:   對北京來說,沒有什麼紅線比台灣更明顯更重要...中國人認為美國的目標是壓低遏制它。美國認為,中國的目標是更安全,並將美國趕出亞洲並削弱其聯盟   full text: 新聞連結

 

美國CNN, 2022-11-25九合一選舉結果 向中国及全球傳遞了訊息  引起全球關注
Reuters (2022-11-27) 的大標題 ─  蔡英文的「抗中保台」戰略「適得其反」 (strategy backfires)

First Post, 2022-12-5

在國際上,親中黨的勝利  已經被視為兩岸政策的“事實上的”公投
美國 National Interest , 2022-11-30 一些學者和評論人士認為,選舉結果是對拜登總統親台立場的一記耳光
美國 WSWS.org, 2022-12-1 台灣 期中選舉結果 打擊了執政黨和華盛頓

美國 CNN, 2022-11-27

台灣總統稱期 中選舉完全是為了抗中,因此選舉慘敗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edition.cnn.com/2022/11/27/asia/taiwan-election-analysis-intl-hnk/index.html

英國Reuters  2022-11-27

蔡英文曾試圖將選舉框定為不僅僅是一場地方投票,而是全世界都在關注台灣如何在台海緊張的情況下捍衛民主……但她的策略適得其反  news.yahoo.com/taiwan-presidents-election-strategy-backfires-185831747.html

英國 Independent, 2022-11-27

蔡英文的民進黨選舉針對憤怒抗中,而國民黨則更關注這個自治島嶼的民主和自由  msn.com/en-gb/news/world/taiwan-election-president-tsai-ing-wen-resigns-as-ruling-party-chair-after-disastrous-results/ar-AA14BJm0
德國DW, 2022-11-26 國民黨的大勝表明他們在台灣地方仍是強大的政治力量。 民進黨“抗中保台”力道有限。中国表示,選舉結果應該是“主流民意希望和平、穩定和美好的生活”   dw.com/en/taiwan-president-resigns-as-party-head-after-election-losses/a-63901750
美國Bloomberg,  2022-11-27, 2022-11-26 台灣九合一選舉影響總統競選; 選民們也在考慮經濟前景。news.yahoo.com/taiwan-votes-local-elections-set-000000672.html?fr=sycsrp_catchall  台灣期中選舉為 更激烈的2024 年總統大選奠基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需要——但基本上沒有——在台北組織強有力的競選活動。相反,它陷入了負面競選的泥潭,這有利於反對派國民黨 news.yahoo.com/taiwan-elections-set-stage-tighter-090909384.html
美國LA Times, 2022-11-25 澳洲學者說: “民進黨自2014年以來一直乘著台灣主體意識牌的浪潮,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定程度的選民疲勞", 展望 2024 年總統大選,國民黨面臨的更大挑戰可能是說服選民相信它可以在不屈服於北京壓力的情況下巧妙駕馭兩岸關係   latimes.com/world-nation/story/2022-11-25/la-fg-taiwan-kmt-taipei-mayor-election-chiang-wanan
美國 WSWS.org, 2022-12-1 經濟和社會問題是選舉的主要因素,但結果也反映出人們對台灣變成美國與中國開戰的棋子的真正恐懼 wsws.org/no/articles/2022/12/01/bqmc-d01.html
印度First Post, 2022-11-25

"期 中選舉”是 2024 年總統選舉之前對執政民進黨支持率的重要考驗。msn.com/en-in/news/world/heres-why-taiwan-elections-are-crucial-for-beijing/ar-AA14wYWp

香港SCMP, 2022-11-25

"中期選舉”被視為對台灣總統政策和傾向於獨立的民進黨的全民公投, 結果將提供 2024 年總統大選 的潛在線索; 澳大利亞學者說: 如果這種有爭議的過度使用使得 [台灣] 公共領域在選舉日逐漸不受民進黨神主牌的影響,它可能會延續到 2024 年總統大選   msn.com/en-xl/news/other/what-will-taiwan-s-local-elections-mean-for-tsai-ing-wen-s-party-and-rival-kmt/ar-AA14wVUM  

民視 (2022-11-28, 2022-11-27 選舉慘敗, 除CovID,經濟等因素, 因為年輕人對戰火的恐懼蔓延沒出來投票 ftvnews.com.tw/video/detail/h0489vFQzf4,  youtube.com/watch?v=2Nn4iEsCHGA, etc

 

   Washington Post, 2022-11-13: 美國國會尋求在子彈開始飛行前迅速武裝台灣 NY Times, 2022-11-11: 拜登不會對北京提供“根本性讓步” Washington Examiner, 2022-11-11: 美國戰略司令: 俄烏戰只是熱身,"大危機即將到來"。台灣戰爭可能是下一場世界大戰 英國 Economist, 2022-11-10: 台灣人一直在尋找確認存在於中共外的方法,他們常常為別人可能認為無關緊要的勝利而歡欣鼓舞,政府也以小勝為榮比如巧克力比賽金牌 Washington Post, 2022-11-10: 日增的台灣身份認同,以及深化美台安全關係,可能引發北京動武 德國 DW, 2022-11-8:北京否認加快“統一”時間表,但可能會增加軍事經濟壓力 USBI, 2022-11-7: 五角大廈稱北京將在未來兩年內加大對台施壓而非入侵 ◆ Fox News, 2022-11-4: 美國總統和議員應該解釋利害關係,少了美國民眾支持,中国可以合理得出結論,美國永遠不會為數千英里外的遙遠島嶼開戰 Washington Post, 2022-11-3: 台灣備戰進展不快,目前正試圖調整防禦戰略... National Interest, 2022-11-4: 美國似乎無法同時武裝烏克蘭和台灣,近1/3的標槍庫存耗盡華盛頓應調解俄烏、武裝台灣 Bloomberg, 2022-11-3: 中駐美特使否認北京有"統一時間表" Fortune, 2022-10-30: 習近平現在擁有“無限權力”與雄心,可以利用台灣來分散對“內部問題”的注意力,Keith Krach: 我希望他認為台灣人與烏克蘭人同樣勇敢 SCMP, 2022-10-30: 由於延長義務兵役極不受年輕選民歡迎,蔡英文政府被指控拖延決定,美國官員和專家一再呼籲年輕男女服役至少一年,目前制度與訓練對於台海戰爭遠遠不夠  Washington Post, 2022-10-28: 台灣、導彈和間諜活動將成為習近平任期內的優先事項 WarOnTheRocks, 2022-10-28:與烏克蘭相比,台灣獲得美國和歐洲支持的可能性可能更小 ,部分人士質疑拜登政府是否真的在優先考慮台灣   CNN, 2022-10-27:專家不指望台海很快會爆發熱戰,習主要目標是到 2049 年使解放軍成為世界級的戰鬥力量——基本上與美軍相當 The Guardian, 2022-10-25:習近平的政黨人事清洗令人擔心襲擊台灣的風險會增加,中国 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加大對台灣的壓力 英國Reuters, 2022-10-27: 俄在烏陷入泥顯示,要獲得優勢,閃電般的速度避免緩慢的後勤 對於解放軍至關重要,部分原因是防止台軍和國際動員,因此習提拔政治忠誠和果斷的將領   full text: 新聞連結

 

New York Times, 2022-10-20: 習書面演講稿明載 中国已經加強了“完全統一的戰略舉措”,這表明其計劃更加緊迫  澳洲Star News, 2022-10-24:預計習將在 2032 年之前採取行動  Voice of America, 2022-10-22:中共20大沒有統一時間表任何線索,但若美台關係的趨勢繼續,中国可能感到得被迫行動,問題的核心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不希望統一,辯稱92共識沒有白紙黑字...習所謂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意味著可以使用核武 Express, 2022-10-21: Heritage Foundation評估美軍“軟弱”"無法滿足捍衛重要國家利益的要求”的風險越來越大,美國的軟弱會助長共軍海上封鎖台灣逼談專家們敦促美國堅決反對北京 BusinessWeek, 2022-10-21: 美國警告今年可能發生台灣戰爭, 国警告美國不要干涉  NY Times, 2022-10-19: 中国領導人不太可能以軍事衝突,轉移人們對國內挑戰的注意力,或在中国實力達到頂峰之前採取行動 New York Times, 2022-10-16: 專家: 習採取了‘戰略耐心’, 希保持政策靈活性  VOA, 2022-10-16: 儘管措辭強硬,日本可能不會參加台海戰爭,國內對戰爭的支持者很少,"台灣有事是日本有事",這是非常極端的立場,在日本並沒有真正討論   香港 SCMP, 2022-10-17: 習近平的20言論表明,儘管緊張局勢加劇,北京仍對台保持克制...傳達的信息是“平衡的,而不是好鬥的”; 與 2019 年對台政策演講的語言相似,但語氣稍強一些 Mirror,  2022-10-16 : 共軍權威(Oriana Skylar Mastro)警告: 共軍確信需以珍珠港式的突襲入侵台灣  並"hard and early" 襲擊美國、 於一周內獲勝   full text: 新聞連結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10-10:考慮到台北或華盛頓會 選出更加自信的新總統的風險,習近平可能不願等待。北京最近的言辭與此假設是一致的 英國Economist, 2022-10-10: 華 府情報稱解放軍已被告知能在 2027 年前拿下台灣 TIME, 2022-10-5:蔡英文稱'矽盾'能保台是非常(highly)樂觀的。僅憑中国空軍和導彈就可以癱瘓台軍及經濟; 解放軍越強大,美國就越不可能冒戰爭風險。這一次,北京可能打賭它很可能會贏 NY Times, 2022-10-5: 若共軍海上封鎖,美國將研究補給方式,但最不可能陷入直接衝突; Cornell教授:“美國必須明確表示,兩岸永久分離不符合美國戰略利益” NY Times, briefing, 2022-10-6: 美國正加快建立台灣成為龐大的武器庫 Business Insider, 2022-10-5: 台灣正在尋找一種方法來保護其領導人免遭“斬首”... The Hill, 2022-10-4: '96 年對抗以來,只有一個美國航母戰鬥群進入台灣海峽,而第四次台海危機後,華盛頓通過海峽的是巡洋艦,同時中国 派出兩艘航母,拜登對普京核威脅的赤裸裸的恐懼與沙利文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警告鼓勵了中国 Atlantic, 2022-10-3: 台灣有著不幸的歷史 將有限的國防預算過多用於昂貴的戰機和艦艇 它們都不太可能在開戰前幾天存活...擺脫台灣近乎壟斷半導體的 最佳方法是在他地生產,但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德國 DW, 2022-9-28: 台軍備戰狀態令人擔憂政府已承諾加強不對稱作戰,但防務政策仍非常強調對稱防禦 CBS, 2022-9-25: Blinken: 我們設計台灣生產了大部分的半導體……這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毀滅性的影響...[這是]我們現在如此大力投資在美國生產半導體的原因之一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2-9-19: 美國海軍司令表示中有能力封鎖台灣 New York Times, 2022-9-10:裴洛西訪台後,無人機成為日益激烈的恐嚇心理戰的最新戰線,若擊落一架軍用無人機,可能會讓北京指責台灣挑起戰爭 加拿大The Global and Mail, 2022-9-10: 西方韓實際上不會保衛台灣而戰鬥,如果台灣能夠展示在三到四個星期內阻止或遏制中国登陸的戰力,美國可能會提供一些軍事支持,但台灣須恢復徵兵制和大 數量後備軍人以及  5%GDP的國防開支 abc news, 2022-9-5: 台灣弱點主要在於後備軍隊和民防 他們應具有重要的威懾作用 New York Times, 2022-8-29: 拜登對台軍售 11 +億美元雖不如川普的一些銷售規模, 但表明台灣希望“在衝突前擁有更多的儲備軍火",旨在擊退 兩棲入侵 New York Times, 2022-8-29: 部分分析認為大陸對台積電的依賴阻止了共軍入侵,另些專家認為這對戰爭的決定微不足道 New York Times, 2022-8-21: 批評人士認為,台灣的緊張局勢顯示華盛頓需要更強有力的軍事和經濟戰略 Foreign Policy, 2022-8-17: 台灣無 能加強自衛戰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想依賴“美國爸爸”臨時救援,台灣不可心存依賴美國解決它的問題 美國The Hill, 2022-8-12: 台灣認為美國會急於救援是愚蠢的。中国1996 年遭受美國屈辱後聚焦建設共軍,台灣也應該如此,加強 獨立綜合戰力,而不是假設外國會來挽救局面 SCMP, 2022-8-23: 共軍機艦越過中線是對台灣“外交切臘腸”的回應, 台灣也在逐步擺脫'現狀',其歷史教科書淡化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台灣歷史觀美國The Hill, 2022-8-12: 台灣認為美國會急於救援是愚蠢的。中国1996 年遭受美國屈辱後聚焦建設共軍,台灣也應該如此,加強 獨立綜合戰力,而不是假設外國會來挽救局面  英國 Economist, 2022-8-11: 美國開始懷疑台灣是否值得保衛...拜登總統一再說會"軍事干預" 但白宮一再收回...台灣必須表現出更強的自衛意願。它的武裝部隊長期以來一直受到腐敗、浪費和醜聞的困擾   New York Times, 2022-8-11:台灣軍方一直在與意外和士氣作鬥爭。台軍裝備簡陋,人手不足,其高層對延長兵役頗勉強 Washington Post , 2022-8-11: 北京正專注於武統台灣,而不是和平統一英國 Economist, 2022-8-11: 美專家: 中國可以將台灣封鎖數月,甚至數年,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台灣 60% 以上的食品和 98% 的能源仰賴進口    full text: 新聞連結

 

美國軍方也必須正式承諾保衛台灣

美國Foreign Policy, Politico, 2022-10-2: 美國國防部長拒絕直接支持拜登總統軍隊保衛台灣的說法,並表示美國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台灣保護好自己   politico.com/news/2022/10/02/lloyd-austin-china-taiwan-biden-00059922
美國The Hill, 2022-10-3: 美國國防部長迴避拜登保衛台灣的承諾,並接受“一中”政策 news.yahoo.com/us-defense-chief-sidesteps-questions-200504858.html
美加 VICE, 2022-9-28: 不能保證下一任美國總統將與拜登持有相同的觀點,因為美國軍方沒有正式承諾進行干預  vice.com/en/article/m7gp7v/taiwan-defense-china-invasion-conscripts

 

美國CBS News,  2022-9-18: CBS<60分鐘>節目問“如果中入侵,美軍 無論男人和女人都會保衛台灣嗎?”
“是的,”拜登總統說。但白宮稍後收回並表示,美國官方對台“戰略模糊”政策沒有改變

德國 DW,2022-9-19 學者: "它可能會導致與拜登可能認為他有能力做的事情  出截然不同的結果", "美國'戰略模糊'正在變得更具戰略意義,且不那麼模糊" dw.com/en/biden-us-forces-would-defend-taiwan-if-china-invades/a-63166248
法國 France 24, 2022-9-19 這是拜登迄今最明確的聲明,這肯定會激怒北京。拜登的亞洲政策專家Kurt Campbell過去拒絕“戰略明確”,稱之存在“重大不利因素”msn.com/en-gb/news/world/biden-says-us-forces-would-defend-taiwan-if-china-invades/ar-AA11YIsO
英國 Daily Express, 2022-9-19 如果發生戰爭,這將是自 1950 年代初韓戰以來美中軍隊首次直接戰鬥。專家 Bonnie Glaser: "如果拜登做出這樣的承諾,他需要'能力'來支持這些承諾", “沒有實際能力支持的口頭支持不太可能加強威懾"  express.co.uk/news/world/1671100/Joe-Biden-Taiwan-China-Xi-Jinping-CBS-Nancy-Pelosi-White-House-ont
美國 Bloomberg, 2022-9-19 專家 Bonnie Glaser: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美國會進行干預以保衛台灣,因此這些聲明不會改變解放軍的計劃。”, Lev Nachman教授: “令人擔憂的是,這將加劇而不是減輕台灣當前的高壓時刻。” Bloomberg     msn.com/en-us/news/world/biden-says-us-would-defend-taiwan-from-unprecedented-attack/ar-AA11Yf55
法國 Le Monde, 2022-9-19 白宮主人周日晚間就台灣問題發表強硬言論時,中国 譴責“嚴重違反不支持台灣獨立的重要承諾”。Alors que l’occupant de la Maison Blanche a tenu des propos forts sur le dossier taïwanais dimanche soir, la Chine a dénoncé « une grave violation de [son] engagement important à ne pas soutenir l’indépendance de Taïwan .   lemonde.fr/international/article/2022/09/19/joe-biden-affirme-que-les-etats-unis-defendraient-taiwan-en-cas-d-invasion-chinoise_6142183_3210.html
美國 New York Post, 2022-9-19 拜登再次在台灣問題上陷入危險的混亂中 nypost.com/2022/09/19/biden-in-a-dangerous-muddle-on-taiwan-again/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2-9-19 拜登迄今最鷹派的評論, 其推進是明確無誤的。 The implications for that are huge. This is still in the realm of the hypothetical, but it’s a majorly consequential hypothetical that now includes a firm commitment — whether that firm commitment is technically official policy or not  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22/09/19/biden-taiwan-china-defense/
中国 Global Times, 2022-9-19 迄今最明確的回答,這表明華盛頓長達數十年的“戰略模糊”政策正在發生轉變,而不是失言...很可能也代表白宮團隊和國會山莊政治力量的觀點。如果美方再進一步支持“台獨”的“戰略明晰”,我們肯定會有外交、軍事和經濟方面的反制措施。globaltimes.cn/page/202209/1275600.shtml
澳洲 The Conversation, 2022-9-20 至關重要的是,美國並沒有真正說明它將做什麼——是否意味著經濟援助、武器供應或美國部隊參與行動?中国和台灣都在猜測美國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捲入任何中台衝突。...從本質上講,美國希望不偏離上海公報   news.yahoo.com/biden-again-indicates-us-defend-181440760.html
美國 CNN, 2022-9-20 拜登這樣說並不意味著它真的會這樣做 ...美國沒有讓人民為軍事攤牌將在經濟崩潰、供應鏈中斷和半導體進口方面產生的非同尋常的後果做好準備 edition.cnn.com/2022/09/19/world/joe-biden-taiwan-answer-analysis/index.html  
美國 Washington Examiner, 2022-9-20 明確承諾防禦台灣是個錯誤, 兩個關鍵問題 (1)台灣的國防開支仍然低得離譜, 至少應該五倍(2) 台灣人告訴民意測驗願意為國家而戰死是一回事。艱苦做準備是另一回事。鐵的事實是,這樣的台灣人太少了 msn.com/en-us/news/world/the-two-problems-with-bidens-taiwan-defense-pledge/ar-AA120KGw
美國  Politico, 2022-9-19 犧牲鮮血和財富...Stanford U.專家: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真正願意支付的成本是多少?Princeton U. 教授:我不確定[拜登的聲明]增加了多少威懾力 ? politico.com/news/2022/09/19/biden-leaves-no-doubt-strategic-ambiguity-toward-taiwan-is-dead-00057658
美國 Washington Post, 2022-9-19 僅靠總統聲明對中國的威懾作用有限國會應該提供更強有力的立法 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2/09/19/biden-china-taiwan-60-minutes/

 

英國 Economist, 2022-8-10: 裴洛西訪台,使共軍進入新的軍事活動水平,美國將更難保衛台灣,戰爭將更有可能發生 NY Times (briefing), 2022-8-12: 接下來是什麼? 美國考慮預先在台灣囤積軍火,因為一旦軍事封鎖武器很難運入 Breaking Defense, 2022-8-11: 據最新CSIS, CNAS模擬,若美軍參戰, 成為一場血腥混亂˴大量死亡˴曠日持久的戰爭 New York Times, 2022-8-10:美國情報認為,共軍可能會在未來一年半內試圖攻打該島,數周後共軍便在台灣四周舉行軍演, 因習近平擔心美國將加快武裝台灣,共軍的優勢可能因此會減弱 Foreign Affairs, 2022-8-10: 美國必須為台灣戰爭做準備 Daily Mail, 2022-8-10: 台灣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由於無處可逃,平民傷亡可能很高 New York Times, 2022-8-7: 統一是習近平施政的首要目標,日後將逐步增高對台軍事威脅,直到全面軍事進攻成為一個有利的選擇 ◆ Wall Street Journal, 2022-8-7: 中共似乎缺乏對台灣實施全面封鎖的軍事資產,但有足夠的海上火力嚴重擾亂台灣經濟 ◆ Reuters, 2022-8-7: 北京的封鎖戰力是將台灣帶上談判桌的籌碼  這次演習可能是入侵的預演 Economist, 2022-8-3:  PLA發動入侵可能毫無預兆 New York Times, 2022-8-2: 中囯宣布看來侵犯台灣領海的實彈演習,使高度緊張的局勢升級, 為中美潛在攤牌奠基,台美如何回應有待觀察 英國Economist, 2022-8-2: 現在是考驗習近平決心的危險時刻, 洛西訪台 可能暴露美對台政策的不確定性...台灣需打擊軍方腐敗和浪費, 並改善軍訓和徵兵 New York Times, 2022-7-28: 美中正在台灣海峽發生衝突。它可能很快就有能力奪取台灣——即使與美國戰爭 CNN, 2022-7-29: 洛西訪台可能引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兩岸危機,但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本週幾乎沒有成為台灣的頭條新聞,台灣方面幾乎沒有就此事發表評論 New York Times, 2022-7-25: 美官員越來越憂慮中共可能對台灣行動(一年半內或許封鎖台海)... 與其冒開戰之險,不如推遲Pelosi訪台  Washington Post, 2022-7-25: 因佩洛西訪華擔憂,局勢緊張,台灣舉行萬安空襲演習  ◆ 法國AFP, 2022-7-25: 拜登擔心Pelosi訪台可能會越過中國紅線——而且沒有退路轉圜; 習近平可能會計算出“已經越過門檻”,而必須做一些'dramatic' response' CNN, 2022-7-25:  習近平已明確表示,北京將不再容忍任何對其利益的輕視或挑戰。民族主義浪潮席捲中國,支持“統一”(可能武統)聲高漲 德國DW, 2022-7-22: 日本防衛省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可能鼓勵中國對台灣採取行動 法國le Monde, 2022-7-22: CIA: 中國似乎決心對台灣動武 FoxNews, 2022-7-22: 美助理防長:不要一直試圖讓台灣像獨立國家,那樣會讓習近平冒險   Insider, 2022-7-21:烏克蘭戰爭可能不會動搖中共入侵台灣的決心,中國可能學 到了教訓:“決定性”的勝利需要“壓倒性的力量" FoxNews, 2022-7-20: 中共“不排除”近期入侵台灣  US News, 2022-7-19: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西方相對克制 的反應,讓中國變得更加膽大   日本Asia Nikkei, 2022-7-20: 台灣前國防部長呼籲迫切、全面的軍事改革 法國France24, 2022-7-15: 民眾越來越擔心入侵,台灣舉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防災演習,以應對烏克蘭戰爭那般的災難 Bloomberg, 2022-7-13:先進的"不對稱"武器和決心的結合可能抵抗強國入侵 美國VOA, 2022-7-12: 專家指中共的戰略表明統一的決心越來越強 Washington Post, 2022-7-3: 不對稱戰爭烏克蘭式防禦可能不足以擊退強大得多的中, 台灣的義務兵役如夏令營多事體力勞動,而非學習戰鬥技能教授的戰術相當於海灣戰爭(1991)或越南戰爭(1955~1975)的戰術 英國Independent, 2022-7-3:台灣人越來越擔心中將入侵自治島 New York Times, 2022-6-19: 似乎迫在眉睫 (looming) 的威脅 / 問題是台灣能否像烏克蘭於2014執行最具影響力的軍事改革? 台灣政客有選舉考慮。例如,延長徵兵制可能不很受歡迎  New York Times, 2022-6-13: 台灣在戰鬥機和潛艇上花費不貲,但入伍者卻幾乎沒有足夠的彈藥訓練。一些美台國防官員認為,未來幾年北京的全面攻擊能夠成功,只希望豪豬戰略爭取時間等待美國幫助。 法國AFP, France 24, 2022-6-10: 北京稱,如果台灣獨立,將毫不猶豫不惜一切代價發動戰爭,這是美中超強最新一次交火。日本首相嚴厲警告:“今天的烏克蘭可能明天就是東亞” N.Y. Times, 2022-6-10: 美國擔心,中國可能願意在未來幾年因台灣開戰。英國智庫: 中短期內,台灣衝突更有可能是偶然發生的 New York Times, 2022-5-27: 2018 年美國國會授權的一項評估警告: 美國可能在台灣戰爭中面臨“決定性的軍事失敗”...許多人會為拜登挺身支持台灣而喝彩,但他可能會使該島處於更大的危險之中,而美國可能無法出手相救  NY Times, 2022-5-24: 美國試圖在威懾和挑釁間走一條細可能促使中國主席習近平下令襲擊台灣 美國New York Times, 2022-5-23: 拜登稱如果中囯入侵,美國軍隊將保衛台灣,摒棄了傳統上青睞的“戰略模糊性”,白宮很快試圖否認,  拜登的即興宣言讓日本陷入了複雜的境地。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 2022-5-23: 拜登總統似乎與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決裂。他強調,美國仍然致力於“一中政策”的基石,只是透過武力奪取的想法是不合適的 NY Times, 2022-5-7:美國 正向台灣施壓訂購戰爭急迫性的導彈和小型機動不對稱武器而非大件軍武,以確保台灣備戰是來真的    full text: 新聞連結

 

英國 Economist, 2022-4-20:俄烏戰吸取的主要教訓是速度——最好幾天內勝利 。台灣最大的生存希望——孤軍奮戰的時間越長,越可能贏得同情、欽佩和軍事支持 日本Japan Times, 2022-4-19: 美國對台“戰略模糊”必須終結模棱兩可政策​​正助長印太不穩定,鼓勵中囯低估美國的決心,並讓台北政府焦慮 TIME, 2022-3-18: 台灣男性服役四個月, 只有基礎訓練——相比之下,韓國是 18 個月,以色列和新加坡大約是兩年。 大多數分析家表示,該島無法靠自己的力量阻止解放軍全面入侵 德國DW, 2022-3-15: Bonnie Glaser:加強預備役早就該做了, 不知道還要多長時間才能達到水平; Ian Easton:台軍缺乏人力, 且需要加強訓練 Politico, 2022-3-14: 台灣軍隊可能因部隊協調不力而遭受批評,政府也一直不願加強自身防禦...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以及北京 10,680 億美元國債的槓桿作用將使西方制裁起來更加痛苦 Economist, 2022-3-5: 台灣人似乎對保衛家園沒有興趣...台灣 也惰於改革國防戰力 Washington Post, 2022-3-4:多年來台灣民眾一直對北京的威脅麻木不仁, 但現在台灣官方一直努力壓制“今天烏克蘭,明天台灣”流行語, 民眾認為歐美同情烏克蘭,是因為種族文化相似 Foreign Affairs, 2022-3-3: 中國以經濟制裁報復西方的能力遠大於俄羅斯。烏俄戰爭沒有改變北京對武統台灣的考量 - 當習近平確信解放軍能夠成功兩棲入侵,並且時機適合,就會行動 Brookings, 2022-2-7: 為什麼台灣人目前不大贊同統一? 大多數受訪者(56%)表示兩岸文化相似,  但72%認為大陸政府對台至少有點不友好 (at least somewhat unfriendly)。  USA Today, Yahoo, 2022-2-10: 台灣年輕人表示 在文化上與對岸越來越疏遠。  SCMP, 2022-2-12:  中國的勝利方程式是,懲罰和恐嚇造成足夠的痛苦和心理壓力,台灣終將屈服   New York Times, 2022-2-7: 台灣外交地位模糊脆弱可能使國際干預複雜化   Times, 2021-12-10: 美國不會為拯救台灣或烏克蘭而戰,美國選擇謹慎行事    Washington Post, 2022-1-25:保衛台灣是有價值, 但我們準備好迎接重大傷亡嗎?這可能是越戰以來最血腥的衝突。台軍經驗有限,甚至沒有。沒讓台灣民眾和軍隊準備好艱難鬥爭,將是嚴重的錯誤 New York Post, 2022-1-21: 拜登處理烏克蘭危機的拙劣給中囯發出了軟弱的信號,眾議員 McCaul預測冬奧後共軍將仿克里米亞先例入侵台灣 (New York Times, 2022-1-19 : 美國警告俄羅斯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入侵烏克蘭) ◆  New York times, 2022-1-19:中囯增強的威脅強化了台灣的主體身份  60+% 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但更傾向避免戰爭的風險 Times (UK), 2021-12-10: 美國不會為拯救台灣而戰 Bloomberg, 2021-12-7: 西方觀察家不同意台灣的威脅迫在眉睫,也有些認為未來幾年會發生衝突,Ian Easton:“我認識的大多數分析家認為,明年台灣可能會遭到入侵" 英國Daily Mail, 2021-11-18:已具備對台海空封鎖、網絡攻擊和導彈 打擊的能力”準備好(is ready for)全面入侵可能會從核威懾轉向“有限”首先使用核武的戰略 WSJ, 2021-11-17: 拜登仍沒有對華戰略,許多美國人從來分不清台灣與泰國。若要冒著拜登之後出現一位不那麼軟弱的總統的風險,習近平可能會覺得他 有三年可以採取行動 以色列JPost, 英國Reuters, 2021-11-17:拜登: 美國不鼓勵台獨, 而鼓勵他們完全按照台灣關係法去做 WSJ, FoxNews, 2021-10-25 : 台灣軍隊因內部問題而撕裂,而最緊迫的問題是每年約 80,000 名新兵及近 220 萬後備役的戰備不足且士氣低落。軍方行為與管教不當也弱化了年輕人從軍的意願 New York Times, 2021-10-22 : 拜登說防衛台灣,但並不是那麼明確多年來,美國總統一直迴避 表示以多大的力度護台,或更有可能 ─ 試圖慢慢箝制台灣,以迫使它回到大陸的控制下ABC news, 2021-10-23 : 美國清除了拜登護的“承諾" New York Times, 2021-10-9 : 台灣已成為美中間加深不和對抗的核心,可能引發軍事火拼並重塑該地區秩序,台灣的軍備已經枯竭,在美國的支持下,台灣可能只能堅守兩三天 FoxNews, 2021-10-9 : Gen. Keane:“不確定”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在 共軍創紀錄飛入台灣空防識別區後仍然“堅如磐石”◆ NY Times, 2021-10-3 :創紀錄數量的共機飛入台識別區,並非表明戰爭迫在眉睫,而是一種實力展示, 反映北京日益毫不掩飾地發出吞併台灣的訊號 ◆ NY Times, 2021-9-13 :海戰爭 共軍有利處是主場優勢, 龐大軍武庫, 以及民眾的支持(與美國相比),但解放軍必須在美國反應之前迅速行動,不利處是中國經濟將遭受更多損失 ◆ Nikkei Asia (日本), 2021-9-10 : 北京會對台灣行動?歷史示警很可能會(might) ◆ Guardian, 2021-9-6 : 越來越多的猜測指向北京可能決定對台灣採取行動,潛在的情況和時機引起激烈的爭論,但普遍認為,現在的風險比過去幾十年都要高◆ Guardian, 2021-8-20:拜登發表似乎護台的評論後, 白宮退縮(backtracks) ◆ FoxBusiness, 2021-8-19: 習近平預測中国將入侵台灣,美國最好聽好,且得“非常小心”,他們可能會引發一場誰都不想要的世界大戰 ◆ CNBC, 2021-8-19: 華盛頓沒有法律義務來拯救台灣, 如果北京對台動武,總統Biden政府可能對是否護台含糊其辭...◆ Politico, 2021-8-19:美對台承諾將被放大檢視 / 中長期看,台灣可能發展非對稱戰力以阻止共軍閃電戰。然而,非對稱戰力需要時間、美國等大量持續的援助。與此同時,中國肯定充分運用其經濟、外交和政治影響力阻止任何外援。北京、華盛頓和台北將在持續不斷的角力中考驗決心◆ Newsweek, 2021-8-19: 中共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不太可能緩和。台灣官方: 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DefenseOne, 2021-8-18:從最近議院應會拒絕的軍購知道, 台灣毫無緊迫感進行早就該進行的國防改革,  台灣已經虛耗大把鈔票在戰機坦克艦艇等, 台灣需要的是無人機、海岸防禦導彈、海軍水雷、便攜式防空系統和機動地面武器 ◆ New York Times, 2021-8-4: 習近平誓言化解中國百年列強國恥。“今日香港,明天台灣”已從口號變成了預兆 New York Times, 2021-7-13: 儘管日本仍擔心捲入美中競爭,隨著美中加強關於台灣的聲量和軍事活動,日本白皮書警告中国 迅速擴張軍力可能破壞和平  TIME, 2021-7-25: 郭台銘成為英雄 , 蔡英文卡郭一個月, 又以公私合作攬功, 卸責中共阻撓購買疫苗, 聲望大跌 , 中間勢力獲利  , Yahoo, 2021-7-7: 中国的統一企圖心可能將日美拖入戰爭 Reuters, CNN, 2021-7-13: 日本國防白皮書警告台灣危機 ◆日本 Nikkei Asia, 2021-7-7: Kurt Campbell: 美國不支持台獨 ◆ Newsweek, 2021-7-6: 中国發出戰爭警告後,拜登官員強調,需要在支持台灣與不越界之間保持“微妙”和“危險”的平衡 ◆ Forbes, 2021-7-6: 決定性的戰鬥不在陸海空而是在線 ― 中国駭客, 此外,恐慌也會輸掉台之戰 ◆ CNN, 2021-7-5: 北京加強軍事宣傳並警告台灣“做好戰爭準備” ◆ Washington Post, 2021-7-2: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戰略模糊”不再謹慎為之 ◆ GT, 2021-7-2:親台獨TPOF民調發現對中共的好感增加了 4%,負面看法下降了 16% ◆ Foxnews, 2021-7-1:習近平警告台獨,向西方尤其是美國發出訊息... Bilahari Kausikan在CNBC 表示,台灣問題是美中間“最危險”的引爆點  Economist, 2021-5-1: 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美中必須更努力防止台海戰爭爆發 New York Times, 2021-4-9: "military conflicts often seem unlikely until the moment they begin", The Atlantic : 中国入侵"隨時可能發生'' NY Times, 2021-4-8: 北京判斷華盛頓正在衰弱與分心,因此美國是否應給予台灣更清晰承諾的辯論正在進行中,分析人士認為,拜登可能會發出更有力的警告但不明確承諾保衛台灣,從而不激怒但威懾中国  Politico, 3-15-2021:川普於2019年向參議員暗示因相距遙遠很可能不會出兵援台"If they invade, there isn’t a f---ing thing we can do about it." 美國NBC,英國 Independent, 3-8-2021:中共威脅若台灣宣布獨立或推遲統一談判 將會入侵 德國DW , 3-7-2021:中国警告美 台灣是“不可逾越的紅線”   紐西蘭NZ Herald , 3-7-2021:台灣被迫統一的危險"迫在眉睫",習近平要"make China whole again" 新加坡Straits Times , 2-24-2021:美國將繼續穩定支持台灣 RollCall (美國華府) , 2-23-2021:中国的軍事現代化以及美國未能建立強大的國際聯盟,可能導致北京在五年內進攻並接管台灣  ◆  Economist , 2-20-2021: 中國面臨命運抉擇,沒有什麼比是否進攻台灣重要,美國阻止武統的能力正在崩潰,主要原因是中20年來全心發展先進戰力,以及習近平的歷史命運感、中國的民族主義... 目前遏制中最困難的是國際聯盟難有共識 ― 台灣值得激怒常是其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国嗎? 一旦中国認為值得代價它就會行動  Newsweek , 2-16-2021:北京 視美國為"無法逆轉的衰弱",計畫十年內(2027)超越美軍並拿下台灣  New York Times, 2-12-2021:大陸分析指出,如果國民黨無法奪回政權,或者共產黨覺得它不再有對話夥伴,北京可能會訴諸戰爭 Council Foreign Relations, Feb. 2021: 台灣成為最危險的引爆點美國應以戰略清晰與聯盟嚇阻中国否則在政治上或軍事上都不現實 Newsweek, 2-11-2021: 雙方陣營的觀察家都警告小心一場台灣位在前線的新冷戰  Wall Street Journal, 2-1-2021: 台灣防務―美國的難題 / 美國航母戰鬥群很難在數百枚中国導彈攻擊下倖存美國在中東經歷了二十年的失敗極度厭戰的美國民眾會支持這種不必要的屠殺嗎?但北京入侵台灣,也將給中國造成重大的地緣政治危機及貿易投資的嚴重問題  ◆  英國Reuters, Independent, BBC, 美國FoxNews, NY Post, 亞洲aljazeera, 1-28-2021:中国警告台灣,獨立就是戰爭  ◆ Washington Post, 1-28-2021:中美衝突的最大風險是台灣問題 / 中國想要什麼?扭轉殖民列強過去造成中國的“屈辱世紀”,一中的爭議使拜登企圖以非軍事對抗中國的努力增加了賭注 ◆ Wall Street Journal, 1-26-2021: 拜登面臨嚴峻的現實:在未來四年中,中国可能試圖攻佔台灣,要擊敗解放軍絕非廉價易事 ◆ Hill, 1-26-2021:習近平本月告訴 解放軍“隨時準備戰爭” ◆ Bloomberg, 1-26-2021:全球意識到如果依賴台灣供應芯片將是冒險之舉 ◆ Bloomberg, 1-25-2021: 拜登希望保持長期以來台灣地位的模糊性,並保證遵守美中協議,對於"台灣人"措辭謹慎―“住在台灣的人民”(people on Taiwan)而不是“台灣的人民”(people of Taiwan)  ◆ NY Times, 1-24-2021: 中國以今年迄今最大規模的演習向拜登展示武力,這不但是權宜的軍事行動也是向台美發出的政治訊號 ◆ WallStreetJournal, 1-24-2021: 北京向拜登發出不應支持台灣的警告 Foreign Policy, 1-22-2021 : 美台外交關係將轉趨低調;  台灣正尋求拜登的保證,但是拜登很可能拒絕川普利用台灣刺激中国的方式  Reuters, 1-20-2021: 新國務卿: 美國將恪守​​承諾,確保台灣擁有自我防衛的能力 Washington Post, 1-14-2021 :美台關係升溫,很大程度上是國會支持以及川普政府意圖促使台灣成為中共的替代品   Newsweek, 1-14-2021 :拜登警告台灣勿淪為中国“獵物”  ◆ Foreign Policy, 1-13-2021 : 台灣需要真正的盟友,而不是機會主義者 / 美國 Pompeo的註腳證實了許多台灣分析人士的懷疑,即台灣被主要看成是美中抗衡的一張牌,而且是個便利的陪襯物,或者是Pompeo新聞稿中所謂的“自由中國”  WSJ, 1-11-2021:中 国發動了世界歷史上最偉大(greatest)的軍事集結之一。加上人工島和南海的軍事集結,很明顯,北京一直在系統地尋求創造條件,以成功入侵台灣。這不是個秘密 ― 太平洋各國都清楚美國阻止武統的能力逐漸下降 VOA, 1-6-2021: 中國正增加對台灣空域的侵擾, 幾乎每天發生  ◆ Newsweek, 1-6-2021:中國發動認知戰topple台灣政府   full text: 新聞連結

                                           

介紹台灣: 

英文總統在英國BBC (Jan. 15, 2020) 專訪時表明: 「我們稱自己 中華民國台灣」 ("We call ourselves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 但 BBC 稍後將之更改為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台灣人口 2千3百萬, 大陸的1/50, 與澳大利亞(澳洲)紐約相近, 面積只有澳洲的1/207, 紐約的1/4
 

     
  area population   area population
UK 7 Taiwan 3 Taiwan NY 4 Taiwan similar
Japan 10 Taiwan 5 Taiwan Australia 207 Taiwan same

 

 

台灣的旅遊觀光競爭吸引力排名大約亞洲第10,  台灣的軟實力(soft power)在疫情前未曾進入全球前30, 輸給日本澳洲紐西蘭新加坡中國大陸韓國 UAE、 印度、泰國、卡達等亞太國家 台灣的大教育在數項國際排名中名列7~9之間,  台北市的居住在 EIU's Global Livability Index Ranking 2019, 2021榜單評鑑不及亞太城市 Melbourne Sydney Osaka (日本)東京(日本)AdelaideAuckland (NZ)Wellington Brisbane 香港新加坡首爾等; 2022年大跌至第53名。 台灣司法不獨立公正, Transparency Int'l (2021/2022): 台灣人民向法官執法官 行賄之比例 高於大陸與日本, 中正大學研究(2022-2-14): 約三分之二的民眾對於法官可公正公平審理與判決的刑事案件不滿意。中時(4-12-2019 opinion) 認為台灣三任總統應為司法感到羞愧

 

西方世界為了對比中共常讚揚台灣 是 '民主自由燈塔', 然而台灣實則是surface level 或有名無實美國國務院2022人權報告指台灣 立委與總統大選遭指控買票作弊New York Times 12-1-2019 報導, 台灣政治的軟肋要害,  是人脈關係網允許社區領袖農會甚至黑幫在選舉 時買票作弊 台灣的民主 欠缺制衡, 執政vs.在野 vs.媒體行政vs.立法 都類似; 缺乏強力監督制衡,是民主政治的最大風險;甚至親綠的自由時報1-12-2020 社論 也批評: 完全執政的腐壞氣息已現  

 

中華民國憲法一直明載「一個中國」的國家定位, 中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長久以來也認定台灣  (Taiwan  the Republic of China )屬於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為其核心利益,必要時將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New York Times, 5-12-2020報導 Pew Research Center民調:  52% 民眾支持與大陸更親蜜的經濟往來, 但只有 36% 喜歡更緊密的政治關係 ( 大陸91.5, 台湾95%的人口是族,血脈相連200+人居住在中国 ,并且20%以上的台人在那结婚 )。 美國洛杉磯時報 (8-1-2019) :台灣政府民調顯示,80%以上的人民喜歡"autonomy"(維持現狀) 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 1-19-2019, National Interest, 6-16-2020:  台灣大多數人民想維持實質獨立,但也不想招惹共軍犯台。 北京一向對台採用兩手策略: 自從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因拒絕國共約定的九二共識,中共加強了軍事經濟的壓力與外交影響, 使台灣邦交國只剩13多為蕞爾小邦(Mar., 2023), 另手軟策略則是刻意對台「讓利」( 比方鼓勵赴台旅遊、提供吸引台胞的軟實力發展機 會  法國 le monde diplmatique , may 2019中時 5-30-2020:  台灣出口4成依賴中國大陸,  2010年ECFA,讓台灣水果銷陸翻倍,石化產品銷陸占比高達9成,金融機構到大陸設點賺人民幣,包含高舉台灣獨立的陽信銀行家族 ),希望更多台灣人傾向統一L.A. Times, 2022-7-29: 大陸已成為台灣最大的贸易伙伴 ; 取代美成为台湾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香港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2-4-11, NDTV, 2022-8-4 台灣嚴重依賴大陸經濟, 至少 40 % 出口到台海對岸(包括香港); Global Times, 2021-9-20, 9-8-2020:   台灣每年對大陸的順差接近1000億美元2020年達1514.5億美元。

 

台灣人民認為政治人物重視專業倫理、值得信任的比率僅2.3%,五成六民眾指民代最重視「個人利益」,僅9.3%認為他們重視「國家利益」(自由時報 7-21-2020 社論)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 , 7-22-2020 )報導: 習近平早於2019年1月已向台灣提出最後通牒  ―  談判或武統 ( In a major speech in January 2019, Xi offered an ultimatum to Taiwan to come to the table for unification talks or face annexation by force. But as a precondition for talks, China demanded that Tsai acknowledge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然而,人民竟被蒙在鼓裡 。隨後,北京就自1949年 以來( Newsweek, 8-12-2020  )首次派出戰鬥機穿越海峽( <Foreign Policy>, 8-4-2020 ) 中線 ( Newsweek, 8-11-2020:  '海峽中線'即實際國界"de facto border" , 或日本asia.nikkei , 8-13-2020 : '停火線' "de facto cease-fire line"  ),迄今烈 ,Pelosi訪台後, 共軍在台灣四周軍演封鎖, 數枚導彈穿越台北上空, 被稱為第四次台海危機 。  <國家利益> (National Interest), 6-16-2020 指出: 如果會引起共軍武力犯台 超過60.3%的台灣人民反對台灣獨立

 

蔡英文在5-20-2020就職演講中, 重申希望二岸穩定, 但拒絕被香港化(semiautonomy) 近年擔憂選票流失,不肯徵兵強軍,Foreign Policy (10-28-2020, 10-19-2020) and Financial Times of UK (7-12-2020)評析,蔡英文甚至不敢與人民討論這個議題 ( 武統台灣)) 卻一直請纓(或銜命)為美國打第一線、 空槍上戰場、"poking the bear" , 雖被<Foreign Policy>尊稱為「 智者」("leading thinker")澳洲LOWY institute , 6-16-2020直言 : 美國把台湾當作挫败北京的工具,會危害台灣的安全。Foreign Policy , 8-20-2020 稱台灣軍方是顆"空包彈";  德國 DW, 2022-9-28: 台軍備戰狀態令人擔憂政府已承諾加強不對稱作戰,但防務政策仍非常強調對稱防禦 英國Financial Times, 2021-9-16 :華盛頓一直在責備台北缺乏備戰, 美國國防專家對台灣感到越來越憤怒Foreign Policy ,  8-20-2020 直台灣思維是共軍強大到台軍無論如何作戰 都不會獲勝,能做的只有虛張聲勢、作秀、與祈禱美軍出兵協防台灣對內 常以鞏固心防為由,打壓言論自由。
 

日本読売新聞社説(6-22-2017) 評論: 美國負責加強台灣的防務,是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關鍵 ( "米国は台湾の防衛力強化を担っており、台湾海峡の平和と安定のカギを握る。") 。 New York Times, 2022-5-24, 2022-5-27:  美國試圖在威懾和挑釁間走一條細可能促使中共攻擊台灣 ,而美國可能無法出手相救Politico, 3-15-2021:川普於2019年向參議員暗示因相距遙遠很可能不會出兵援台雖然拜登迄2022年夏四次提及防衛台灣, 但許多專家認為威懾效果有限,The Hill, 2021-6-4:  台灣的命運可以看看美國如何實現對烏克蘭的承諾

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 ,成為世界重要電子產品生產廠與亞洲主要貿易國家 ; Forbes, 2022-5-15: 台灣世界第22大經濟體 War On The Rocks, 2022-1-27 : 台灣2020年是美國第9貿易夥伴 據Global Wealth Report (Sept. 2022)統計台灣成人的財富 中位數USD 113,940, 超過美國;  但Credit Suisse, Oct., 2018: 台灣國家總財富或佔全球比率僅1.3%,低於中國 大陸的16.4%、美國31%日本7.5%、韓國2.2%。 台灣高科技產品 的製造在全球扮演要角,其 設計、關鍵技術 、 零組件須仰賴日本與美國的提供,(台灣甚至缺乏關鍵技術製造大巴士 / CTN , 3-29-2017),一旦發生戰事台灣的半導體停產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因此,美國務卿Blinken (CBS, 2022-9-25)表示: [這是]我們現在大力投資在美生產半導體的原因之一

 

 

    

 評論 台灣雖然已具備國家的實質要件, 多年來卻不斷自損其形象與brand personality,醜態百出耍賴擺爛 ,已成國際公害, 比方非法'海盜'捕魚, 台灣改正速度還不及一干東南亞小國

 

● 道德   聯合報 社論,  2022-6-5: 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卻一再留下踐踏人權的紀錄,不管是對人民言論自由的壓制,或以國安之名對人身自由的限制,手段較之他們指責的威權時期毫不遜色 聯合報 社論, 3-10-2021: 抹黑、攻擊與分化、手段下流綠營大內宣攻勢已超出道德臨界點 udn.com/news/story/7338/5309442中國時報 3-12-2021: 沒道德底線的執政黨是國家的悲哀民調顯示,台灣人民認為政治人物重視專業倫理、值得信任的比率僅2.3%,五成六民眾指民代最重視「個人利益」,僅9.3%認為他們重視「國家利益」(自由時報 7-21-2020 社論)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7-22-2020: 2019年1月習近平已向台灣提出最後通牒  ―  談判或武統 (In a major speech in January 2019, Xi offered an ultimatum to Taiwan to come to the table for unification talks or face annexation by force. But as a precondition for talks, China demanded that Tsai acknowledge the “one China” principle.),然而,人民竟被政府蒙在鼓裡,連政論家也無須知道 (ref.: tw.news.yahoo.com/-yahoo論壇趙少康對台動武下最後通牒-093401034.html )。National Interest, 6-16-2020指出: 如果會引起共軍武力犯台, 超過60.3%的台灣人民反對台灣獨立; 這些人若知道前有險灘,未必會投票給 日媒所謂台獨意志強烈的蔡英文 民主

● 司法不公  USA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美國人權報告),  2021-3-30: 法官與檢察官 處理high profile政治敏感案件的公正遭到學者與政治評論的公開質疑 ; USA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美國人權報告),  3-11-2020:  法官與檢察官的公正遭到學者與政治評論的公開質疑 ;   2019年3月13日的美國人權報告(USA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在貪污與政府透明度方面指出司法不獨立且執行政治目的調查工作(" justice ministry was insufficiently independent and conducted politically motivated investigations of politicians. ") <聯合報> 人民不信任執法因為政府濫權玩法 <聯合報> 10-20-2019: 政治凌駕司法 <自由時報>頭版<中國時報>頭版, 12-8-2018:司法改革未有明顯進展 招來民怨;   <聯合報> "司法仍在當打手" <聯合報> ,  06-18-2016:  "檢察" <聯合報> <聯合報>  

●  言論自由   US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released at 2022-4-12: CTi News(中天) 被迫停播。反對黨政客和一些學者和評論員聲稱,這一決定是出於政治動機報復 CTi News 對執政黨的批評. Global Times,  2021-3-29 : 台灣民進黨的暗黑“網軍”在假訊息宣傳活動中伸出一隻無形的手 /  臭名昭著的台灣網軍”策劃了對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攻擊, 台灣網軍”也對台灣2000多萬人的網路輿論進行操縱和干預。民進黨行政部門和相關基金會是這些在線“網軍”部隊的財力支持者和“大本營”。此外:“民進黨可以與社交媒體如 PTTFacebook,以及平面印刷媒體,電子媒體和電視節目等相勾結。globaltimes.cn/page/202103/1219763.shtml   USA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2021-3-30:  中天撤照事件,在台灣內部引起爭議,反對派以及一些學者和評論專家聲稱,稱這是報復中天批判執政黨的政治決定 。一項新法律將接受來自中國大陸來源的指示或資金以進行政治活動定為犯罪 反對派和一些媒體批評這些規定過於寬泛,並有可能損害言論自由   無國界記者組織 (法國 RSF, <Reporters Sans Frontieres> ) , 4-18-2019:  台灣雖然宣稱要持續推動言論自由,但很少採用具體實質完整的 措施與方法來改善記者的編輯獨立性並鼓勵媒體提昇公共議題的品質,另一方面,北京正利用台灣媒體老闆在中國有商業立利益這個弱點施壓台灣媒體..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 1-3-2021: 民進黨共同創辦人說台灣的"思想警察"禁中国童書、 禁台灣新聞頻道; 忘了在野時曾奮戰100%的新聞與言論自由.  USA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美國人權報告),  3-11-2020: 台灣媒體的母公司因為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利益和生意,報導內容遭到中國當局的審查,倘若內容不符合「政治胃口」的話,重則對刊登這類文章的媒體抽廣告。蘋果日報  12-4-2019 蘋論 : 台灣各政黨與許多政客都豢養網軍 ,  網軍往往是恐怖殺手   毀人形象與名譽的殺傷力怵目驚心... 攻防手段更暗黑卑劣..  狠毒.. ,沒有道德底線, 人性最卑劣的一面,在網軍世界裡盡現 ........  (brief )   2019年3月13日的美國人權報告(USA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 媒體所有權集中對新聞自由 產生影響;新聞置入性行銷情況嚴重,罷工權嚴格受限。台灣工會密度遠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17%平均值,78.2%中小企業員工無法成立工會,大型企業則透過調動或將工會成員列入晉升黑名單。 無國界記者組織 (法國 RSF, <Reporters Sans Frontieres> ) , 12-16-2019 :  台灣媒體長期被腥羶色與假新聞真廣告污染, 以及非藍即綠兩極化, 阻礙了制衡力量, 新聞工作者面對長官反新聞道德命令時, 不能期望法律保護...原本保護民主的媒體反而會變成民主的威脅...(brief)  <中時社論>  3-9-2020:   扼殺台灣言論自由手法:  政治力的威嚇, 以NCC裁罰與審核執照權,對特定異議電視台進行管控。 網軍暗器霸凌,令受害者查無實據。收買名嘴、網紅、民調,塑造風向。(brief)   <聯合報> 1-8-2020 社論: 執政黨讓『網路暗殺』漸成日常  連正規國安軍警體系也得參與網軍 滲入社群監控民意 (brief)網軍  ; 言論自由

 

 家庭  New York times, Pew Research Institute, 2021-11-28:  不像多數國家  台灣人未將家庭擺在第一 unlike most other countries put family first, Taiwanese ranked Material well-being above family. 

 

 貪腐   US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released at 2022-4-12: 2020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中兩個主要政黨的候選人和支持者都 遭指控有買票行為USA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2021-3-30: 台灣貪污嚴重自由時報  社論 1-12-2020: 完全執政的腐壞氣息已現 2019年12月25日 總統大選政見發表會登場國民黨韓國瑜批民進黨蔡英文領導下貪官污吏可以"大貪特貪", 蔡回辯講貪污應更記得國民黨,親民黨宋楚瑜認為國民黨與民進黨是貪腐與司法不公的難兄難弟 蘋果日報 12-7-2018 社論  : 台灣除了官商勾結,貪腐破表外,領先中國、印尼、巴西、菲律賓、越南等貪污大國之處,在於還有黑道橫行。黑道輔佐官商民代發財,其臭無比的食物鏈 超越藍綠...(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1207/38199252/) ;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1-29-2019: 台灣貪腐不像南韓有所改善進展 (Taiwan has stagnated in the Corruption Perspective Index rankings since 2011 with its score 61~63 (dropped 2 spots this year), in contrast, South Korea improved by 3 points in 2017. 貪污

 

  民主    al jazeera, 2022-5-30: 立法院就國務機要費法案爆發暴力 國民黨立委試圖阻止他們認為可以用來推翻前總統陳水扁腐敗定罪的法案。 聯合報, Taiwan, 2022-5-31: 前特偵組成員說,總統擁有國家最高權力,將公帑通私庫卻即將「無法」處罰,最後一道防線失守 日本 Japan Times (2022-4-6): 台灣金援行殘酷鎮壓與"白色恐怖"的腐敗政權;   USA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美國人權報告),  2021-3-30: 有指控兩個主要政黨的候選人和支持者在總統大選中都有買票行為 New York Times, 1-11-2020: Taiwan’s young and vibrant, if messy at times, democratic society. (台灣 活躍不成熟的民主時而亂七八糟 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 EIU Democracy Index 2019 : 台灣是"缺陷民主" ("Flawed democracy"), 總分比 2015與2016年低,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 "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 分數大約是不及格 (5.63, 與6.11分).  <德國之聲> (12-25-2020)以及<法國RFI>(12-27-2020)都引用<亞洲周刊>報導台灣「民選皇帝」新威權主義,不但以換照為由成為第一個關閉電視台的民主國家 而且以「查水表」對付唱反調的民間聲浪 ...  N.Y. Times  12-3-2019:  soft underbelly of Taiwanese politics: patronage networks.  they continue to allow community leaders, farmers’ associations and even organized-crime figures to buy votes.(選舉仍有買票) <中國時報> 2-26-2020: 「民主成就」的背後,卻是愈來愈不受節制的行政權與萎縮的立法權,言論自由受到行政、司法權層層威脅... 政治文化只問黨派立場與意識形態 <蘋果日報>社論, 12-7-2019: 選舉風氣大壞, 總統成為低門檻低資格要求的職業與笑柄...   <Foerign Policy> 2015: 台灣政治屬於財團(非人民),且為政客控制 中國時報 3-29-2019 頭條新聞: 不容打著民主招牌反民主, 走向歐威爾式獨裁...  蘋果日報 3-29-2019 社論: 民主自由是藍綠白都不可失守的底線, 執政者尤其不該渾水摸魚, 製造寒蟬效應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90329/38294369/)  <聯合報> 社論, 12-6-2018:  有名無實的民主。    <聯合報> 社論, 3-7-2017: 台灣如今似乎連民主的皮相也難以維持了...「民生」已經變成政治的犧牲品... <聯合報> 社論, 6-23-2019: 大數據成為政客操縱民意的利器民主運作往往偏離多數民意無法解決民主倒退的困境... (brief)民主自由

 黑道政治   聯合報社論, 2021-5-7:黑白掛鉤、「共生」、 黑道「寄生政黨」,當然會造成行政的偏差和秩序的崩壞(udn.com/news/story/7338/5439377?from=udn-catehotnews_ch2) 蘋果日報, 2021-5-7: 選民還盲目看不清民進黨黑金、派系治國 黑道先安排小弟們大舉入黨、選黨代表、再拱老大出掌主管風紀的評委會,要老大支持的人選才能選上市黨部主委,進一步握有決定市議員、立委、總統參選人出線的生殺大權蔡英文不可能排黑,更不敢掃黑  (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507/AWDMO7WLEBCAZCIYHGO7UBA4DA/  趙少康)

●  醫療人權  Lancet / Measuring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based on an index of effective coverage of health services, Oct. 2020: 台灣落後新加坡科威特卡達等亞太國家 Lancet / Health Access and Quality Index ('17): 台灣落後新加坡卡達科威特黎巴嫩、沙地阿拉伯 等亞太國家  台灣冠狀病毒之父表示新加坡醫療技術較好, 且文化不同 台灣1天(2021-6-5)死亡人數超越新加坡1年半總死亡人數 Bloomberg, 2021-9-28: 台灣新冠